家長專訪:從「聾啞」到重拾希望 為聽障孩童燃點希望之光


發佈日期:2020/02/24
  • 分享至:

家長專訪:從「聾啞」到重拾希望 為聽障孩童燃點希望之光

29 - 01 | 2019


no.2.jpg

 

  今年四歲的鈞淇患有先天性中樞神經性聽力障礙,聽力損失程度接近全聾。本應成為全港第十二個接受腦幹手術的聽障兒童,卻在父母力挽狂瀾之下,聽從聽力學家及耳鼻喉科醫生的專業建議,改為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今期鈞淇的媽媽接受訪問,細訴自己為鈞淇作出重大抉擇時的心路歷程,以及鈞淇配戴助聽器及植入人工耳蝸後的轉變。


Q1 當初是如何發現鈞淇患有聽力問題的? 


  鈞淇一出生就有些異樣,我會形容他好比一個不懂得活動的嬰兒,全身動也不動。當時醫生曾經懷疑鈞淇患有腦部疾病,例如腦癱,但經檢查後並沒有發現嚴重問題;而且鈞淇也順利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所以沒有察覺他的聽障。直到鈞淇六七個月大,叫喚他的名字時也沒反應,就開始懷疑了。本來以為情況會隨著成長而好轉,可是鈞淇一歲之後,除了一些巨大聲響,對聲音依然沒反應,於是便帶著他找聽力學家驗耳。結果發現,鈞淇一邊耳是嚴重聽障,另一邊則是深度聽障,我們便立即為他申請驗配教育局資助的助聽器。

  政府醫院也有和我們跟進,醫生指鈞淇的聽障比較特殊,屬於「聽到講唔到」,卻沒有明確地解釋,只說:耳蝸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耳蝸與腦部之間的連接點;又明示暗示鈞淇可能有智力障礙,行為問題或者自閉症,所以一直不開口發聲。這樣的診斷結果令我們很迷惘。


Q2 面對困境,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為了找出真相和解決方法,我們拜訪了一個又一個的本地權威專家,諮詢了不同意見。待鈞淇兩歲半後,有醫院提議幫他做腦幹手術改善聽力,他們對我解釋:完成腦幹手術後,患者一般僅能聽見某些較大的聲音,如汽車響號。我們也搜集過資料,那些外國案例都證實腦幹手術改善聽力的成效是不及人工耳蝸的。誰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冒著手術的風險,就為了聽到一點點聲音?拒絕院方提案後,醫生就說:「你要有心理準備,你的小朋友是聾啞的,你要帶他去學手語。」當時我真的又失望又痛心。


  無論腦幹手術、人工耳蝸,甚至是手語,一直都沒有人可以肯定地告訴我哪一個選項對鈞淇最好;有些專家更表示,鈞淇將來未必有能力說出「媽咪」兩個字,甚至叫我放棄。但我實在不想放棄;我們只是想得到一個專業而且肯定的答案,確保孩子得到最好的,這樣我們做家長的就不會後悔。


1582661378723588.jpeg


現在媽媽說「好攰」,小暖男鈞淇馬上打氣,說「媽咪要加油」。之前的困境終於過去,一家人享受家庭樂。


Q3 你們一家最後是怎樣打破困境的?


  兜兜轉轉,我們找到了耳鼻喉科專家余協祖醫生諮詢意見,他推薦我們去找聽力學家甘炳基先生為鈞淇作一次詳細檢查。這一次我終於看到希望,甘先生斷定鈞淇的耳蝸確實有問題,而植入人工耳蝸可以為他提供六到七成的聽力補償,比腦幹手術更有效幫助聆聽及語言發展。當其他醫生、聽力學家都放棄為鈞淇進行治療,甘生卻堅定判斷出鈞淇的聽力問題,並積極鼓勵我們向醫院爭取植入人工耳蝸。從甘先生處得到正面而肯定的專業意見,我又驚又喜,一心只想讓醫院立即為鈞淇做手術。


  但我提出要求後,卻遭到院方拒絕。他們不肯幫鈞淇植入人工耳蝸,原因是考慮到當初醫院的診斷結果為中樞神經性聽障,院方一貫用腦幹手術處理這類型個案,這做法斷不能輕易改變。我們一直和院方角力:明明醫院有這個能力,為什麼就是不肯幫助鈞淇?其後又再諮詢過余醫生和甘先生,他們都認為醫院的做法對鈞淇不太公平。拖拖拉拉一段時間,另外一間政府醫院進行多次內部討論後,決定破例幫鈞淇植入人工耳蝸。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鈞淇成功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當時的他已經三歲半了。


1582661671816186.jpg

1582661671718887.jpg





淇淇一見到他的聽力學家甘炳基先生便非常雀躍,更邀請甘生跳舞。


Q4 你認為配戴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後,小朋友的發展得到了怎樣的改善?


  植入人工耳蝸之前,鈞淇已經換了更高級的助聽器,新機對聽覺的刺激是有效的―他能接收一些外界聲音,勉強可以發出”Ah”和”Oh”這類原音;雖然未能說出話來,但自小配戴助聽器讓鈞淇的大腦得到聲音刺激,從而建立處理聲音訊息的能力,對日後語言發展大有幫助。


  人工耳蝸大約運作三個月後,鈞淇就可以順利叫我「媽咪」了!不只「媽咪」,他還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字,更能數到一二三四,連自己英文名Leo都說得出!雖然還有一些發音問題,但和他講說話,他懂得回應,這已經很令人欣慰了!最近鈞淇進行了語言能力評估,他更達到三歲程度!在不足一年內有這樣的進步,不只是我喜出望外,就連聽力學家和言語治療師都感到意外。


  配戴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對於孩子的整體發展有莫大幫助,除了溝通有進展,鈞淇在寫字、認字方面表現特別出色。在手術之前,他拿起筆也只懂得畫線條和圓圈,可是鈞淇如今不單可以看書自學,平時只要在街上看到生字,回家就大致寫得出來;老師明明沒有刻意指導,他卻透過外國的卡通片自學,可以用英文由一數到一百。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已追回大部份進度,有些地方甚至超越了一般的同齡小孩。


Q5 現在鈞淇給人很精靈的感覺,是不是日常訓練的功勞?可以分享一下嗎?


  我們家裏並沒有很特別的訓練方式,只是不停和鈞淇說話,不斷重覆再重覆地講。因為鈞淇於特殊幼兒中心學習,已經有接受正統的言語治療和發音訓練,反而是缺少日常生活化的表達技巧。因此,我在家中特別著重這部份的練習,我會將自己的所有行為和動作都跟鈞淇說一次,例如「媽咪坐低啦」、「媽咪而家行去廚房」,通過不斷重覆將這些生活化的口語灌輸給他。每當鈞淇說出特定句子,或成功發出特定音節,我們就會雀躍不已,還會用手機把他說的話紀錄下來。


  這些錄音現在塞滿了我的手機,不僅是溫馨的家庭回憶,還可以用來讓言語治療師參考,合作為鈞淇制定有系統的語言學習流程;例如紀錄到孩子發出”M”音,那下一步就可以讓他專注學習”P”音,這對理解和推進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很大幫助。


1582661887624845.jpeg


當天訪問看見淇淇第一印象是個愛笑的孩子,非常醒目又有禮貌,對答自如,很難想像一年前他還是不能說話。


Q6 你是抱著什麼心態去面對挑戰、作出抉擇的?


  聽障並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是關乎到整個家庭。聽障兒童在別人眼中可能是殘疾人士,但在爸爸媽媽心目中卻是最好的寶貝。當其他醫生都叫我放棄,勸我帶鈞淇學手語,我們的心情真的悲痛得難以形容。面對孩子的聽障,能幫到他的、有決定權的還是父母自己,我們幫到幾多就幫幾多。我們一家很幸運,遇到甘先生和一些好醫生,令我們可以重拾希望,努力為鈞淇爭取更好的治療。鈞淇現在的發展更為其他患有中樞神經性聽障的小朋友帶來希望,我真的很感恩。





 
瀏覽次數:985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