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會令聽障人士無法理解語言,造成嚴峻聆聽挑戰。有調查報告亦指出:約三成助聽器用家因為噪音而感到溝通困難1。
瑞士峰力針對噪音環境,研發Roger數碼無線傳訊技術。它運用2.4GHz頻段(類似藍牙),聚焦接收語音、抑制噪音,並無線傳輸到助聽器上;研究證實,使用Roger裝置後,理解力甚至比健聽人士高出62%2。
過去十年,Roger技術的優點廣為人知,已成為多所學校、職場使用的無障礙裝置。Roger ON數碼全能無線麥克風,正是Roger科技的嶄新傑作,於2021年榮獲三項國際科技大獎殊榮,分別是:iF產品概念設計獎、德國創新獎、及Red Dot紅點設計獎!
ROGER ON全能無線麥克風-重拾全方位聆聽享受
Roger ON針對各種生活及社交場合而開發,運用最先進多波束技術2.0(MultiBeam 2.0),每秒進行數百次聲學演算,根據實際環境智能降噪、針對性強化語音,從而增強信噪比,提升遠至20米(60尺)的距離,以及嘈雜環境中的理解力。Roger ON設有多款貼心聆聽模式,確保用家在不同場合都聽得清晰、舒適,全神投入與人交流的每一刻。
桌面模式,耳聽八方鉅細無遺
不論小組討論/會議,或多人聚餐,只要將Roger ON擺放在桌上,裝置的4個麥克風就會智能運作;每當有人說話,收音波束就會靈敏追蹤語音,實時無線傳輸到助聽器上,將聲音接收範圍擴展至10-12米內。
無論環境多嘈雜,Roger ON都能保持清晰音質,忠實呈現聲音空間感及方向感,助你辨識語音來源,以便即時作出反應,輕鬆融入討論3。
指向模式,盡情傾聽細緻語音
Roger ON的指向模式運用高效對焦技術2.0,專為單對單溝通而設。在嘈雜環境與人交談時,用家可以手持Roger ON對準說話者;3個麥克風便會集中運作,透過收音波束聚焦接收語音。指向模式能接收6-8米範圍內的語音,精準強化說話清晰度,讓你句句都聽得細緻,傾偈再無難度。
演講者模式,輕鬆掌握演講內容
Roger ON機身輕盈小巧,設有固定夾,亦可額外安裝掛繩。進行課堂或講座時,講者可以將Roger ON掛頸佩戴或夾在衣襟上,裝置就會準確捕捉講者的每一句話,即時傳輸到助聽器上,讓台下用家輕鬆收聽。
演講者模式傳訊範圍遠達15-20米,幫助聽障學生理解老師授課內容;即使是聽覺處理障礙(APD)與自閉症類群障礙(ASD)患者,都能利用Roger On改善專注力及理解力,提升學習效率。
多媒體串流,聽盡影音娛樂精彩
Roger ON可接駁其他電子裝置(如手提電腦、電視等),將電子音訊遙距傳輸到助聽器上,讓用家盡情享受影音娛樂。裝置支援杜比(Dolby)數碼立體音效,營造廣闊全面的聲場,為你帶來沉浸式、宛如劇院的聽覺體驗。
專屬智能手機應用程式,聲音盡掌於手
瑞士峰力更為Roger ON製作專屬手機應用程式:myRogerMic APP。將Roger ON連接智能手機後,用家可在程式中即時操控Roger ON的收音波束,在6個方向中自由選擇自己想聆聽的聲源,或靜音。
文中提及過的聆聽模式全都在程式介面一覽無遺,你可以手動點選單一模式,鎖定收音方向。你亦可按下AUTO全自動模式,Roger ON的人工智能就會開始運作,根據裝置的當前擺放方位作出判斷,自動採取最適合的模式。
除了預設模式,你更可按個人習慣和喜好,自行設置收音波束,儲存成2個自訂聆聽模式,隨時使用,貼心方便!
你的助聽器適合使用Roger ON嗎?
瑞士峰力期望Roger ON能惠及所有聽障人士,而不限於峰力的顧客。因此,即使是峰力以外的其他品牌耳背式助聽器,甚至人工耳蝸,只要添加專屬的聲頻靴,接上Roger X接收器,就能運用Roger ON,暢享聆聽及溝通(聲頻靴及連接方式因應助聽器品牌及型號可能有所不同,詳情請向你的聽力學家查詢)。
至於峰力Paradise及Marvel系列智能助聽器,由於融入RogerDirect無線直連技術,無需實體接收器/組件,即可連接Roger ON;更實惠、更輕巧,功效更強大!
如欲試用Roger ON或查詢產品詳情,歡迎致電諮詢:2835 1018。
資料來源:
1. Abrams, H. B., & Kihm, J. (2015). An Introduction to MarkeTrak IX: A New Baseline for the Hearing Aid Market. Hearing Review, 22(6), 16.
2. Taphuntsang, D. (2019). Market Research ID 1299.
3. Thibodeau, L. (2020). Benefits in Speech Recognition in Noise with Remote Wireless Microphone in Group Settings.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Jun; 31(6): 404–411.